核心提示:长江商报讯 绘制发展蓝图、制定配套政策、推进重点建设,一年半以来,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在省委、省政府的领导下,按设计的路径有序推进。 今年以来,我省着力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环保、产业发展、城乡统筹、财税金融、科技创新、社会发展等...
长江商报讯 绘制发展蓝图、制定配套政策、推进重点建设,一年半以来,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在省委、省政府的领导下,按设计的路径有序推进。
今年以来,我省着力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环保、产业发展、城乡统筹、财税金融、科技创新、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改革试验工作,面向九市开展改革试验项目招标,启动建设城际铁路、大东湖生态水网、花山生态新城等一批重大项目。
5个规划绘制发展蓝图
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,我省设计了由空间规划、产业规划、交通规划、社会事业规划和生态环保规划组成的“一总四专”规划体系,通过新的发展理念、发展模式落实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。
空间规划着力构建武汉城市圈“一核一带三区四轴”的区域发展框架和“一环两翼”的区域保护格局。综合交通规划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,形成把城市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大交通系统和信息系统。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、主导产业的壮大、产业集群的形成、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等。社会事业规划着力整合区域内的社会事业各类资源,实现优化配置、集约利用,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。生态环境规划第一次将生态建设、环境优化统筹综合规划。
6项配套政策破解瓶颈
总体方案和5个规划的实施、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,都需要相关政策予以配套支持。为此,我省出台投资政策,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市圈建设;出台金融政策,为投资者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;出台财税政策,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利益平衡协调机制;出台土地政策,确保符合要求的项目建设用地以最快的速度落实到位;出台环保政策,确保投资方向符合“两型”社会建设的要求;出台人才政策,为城市圈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。
目前,省政府已出台金融、财税、人才、投资四个支持政策,土地、环保政策也将在近期出台。
◇进展
5个一体化先期启动 解决突出问题
产业双向转移、交通一体化建设、农业产业一体化、商业连锁经营和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,这是我省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。
产业:企业总部向武汉集中
目前,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《武汉城市圈产业双向转移优化发展实施方案》,鼓励武汉的传统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向周边城市扩散,周边的企业总部向武汉集中,实现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产业互动、协调发展。
交通:构建1小时经济圈
目前,武汉城市圈交通布局还不够均衡,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还十分不便。针对这种现状,省交通厅等部门计划用三年时间,形成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,构建1小时经济圈。总的目标是,到2012年,基本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、衔接紧密、辐射周边、畅达全国、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,实现客运便捷化、货运物流化、管理智能化。
社会事业:资源联动共享
省政府还出台了《推动武汉城市圈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》,省直有关部门据此制定了科技、文化、教育、卫生、体育、旅游、社保、信息等8项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实施方案,并正在大力推进之中。
农业:建设特色农业板块
农业产业一体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。为推动武汉城市圈走出传统农业模式,步入都市农业发展道路,省农业厅等部门专门制定了《武汉城市圈农业产业一体化实施方案》。
城市圈的农业发展要走出新路,必须始终坚持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方向,以农民增收为核心,围绕“特色、规模、品牌、效益”四个环节,加快建设特色农业板块基地。
商业:推进连锁经营
推动商业连锁经营,实现工业品下乡,农产品进城,不仅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,而且推动现代生活方式下乡,直接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。为此,省商务厅等部门专门规划建设生活资料、生产资料、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农产品出口市场和专业市场等五大市场体系,并形成以武汉为龙头,以中小城市为基础,与城市圈主要产业紧密配套、相互促进的商业连锁经营网络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