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武汉机动车保有量年底将达90万辆,明年将突破100万辆;月底武广专线开通后,每日将有10万农民工停留武汉。昨日,省委副书记、市委书记杨松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指出:保证武汉城市交通畅通,“预则立不预则废”。 杨松指出,随着武汉在中部交通枢纽...
杨松指出,随着武汉在中部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,私家车数量的高速增长,地铁等轨道交通建成后,仍不能“打包票消除拥堵”。他强调,要进一步鼓励公共交通,对城市交通发展有长远的谋划,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”。
昨日,市人大常委会组织10位人大代表听取市交管局关于“全市主要堵点堵段交通管理”的汇报,代表们谈了自己对交通的看法,交管局提出七项长远保畅通建议。
【代表看法】
代表郑健:多建设单行道,可以有效缓解主干道的拥堵,高雄、神户这些超大城市都建设了很多单行道。道路建设的前期规划也应加强,例如中南商场前的道路打围了半年,才开始动工。有一次我白天去机场,碰上道路在刷黑,我认为,这完全可以在晚上飞机停飞以后进行。
代表曾庆喜:我做过一项调查,江北某区有70%的支线道路被挤占,50%的人行道被占用,行人只好从马路上行走。而且武汉的停车位太少了,车子就在路面上绕着大弯找位子,进一步加重了路面的拥堵。
代表李振高:我发现武汉市的电动车、电瓶车数量急剧增多,拉客、载客现象愈演愈烈。以前打下去的“麻木”,现在又在大街小巷流窜,这对城市的景观影响很大。此外武汉市人行过街设施过少。广州有300座人行天桥,但武汉却只有56座;武珞路、珞喻路(大东门至卓刀泉)5.5公里长的路段,仅设置3座人行过街天桥。城市规划要把行人考虑进去,人车争道是造成拥堵的一大原因。
【交管分析】
面对多名市人大代表的意见,市交管局负责人分析了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,包括: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,今年来每月增长1万辆;过江交通持续增长;路网结构不合理,发展大道以北地区仅有3条道路连接中心城区——常青路、姑嫂树路、金桥大道,武昌地区贯穿南北道路少,且断头路多;城建重点工程集中占道施工;公交线路分布不尽合理;行人、非机动车立体过街设施不足等等。
交管局也坦陈了自身工作存在的部分问题:其交通组织精细化方面有差距;早晚高峰有些路段未及时、合理安排警力,疏导不够;个别地段各行其道秩序管理不够好;交通管理科技项目的效益没有实现最大化,七成交通违规依靠现场处罚,而沈阳、南京等城市,80%交通违规通过电子警察即可完成。
【7项对策】
对于今后交通的长远建设,交管局提出了七项建议:
1、建议加快八一路、丁字桥路、幸福大道、后湖大道等断头路的建设。
2、建议将中心城区的新华路、金家墩、傅家坡、宏基等长途客运停车场整体外迁。同时,建议将汉正街内的大型批发市场外迁。
3、建议进一步推进公交优先战略。大力实施“公交优先”,发展大运力、高效率的公共交通;增加公交线路、提升公交服务水平,同时建议市政府逐步推出公交低票价政策。
4、加大地铁、轻轨投入,加快建设步伐(上海目前有轨道交通230公里,到2013年将达到585公里;而根据武汉市规划,2012年轨道2、4号线建成后,全长为70公里)。
5、建议进一步加大施工监管力度。对大面积、长时间的占路施工,督促施工单位文明、有序、安全施工;杜绝“三超”(超范围、超时间、超面积)施工;对逾期未完工或完工后不退还路面的,要予以问责。
6、建议进一步出台取缔占道经营的硬措施。加强临街商铺及占道管理,尽可能地做到少开临街铺面、少发展“马路经济”,减少对交通吸引。
7、建议加大停车场建设,尤其是高科技含量、职能、立体式的停车场。